5月12日晨,水東中心小學(xué)廣播操比賽現(xiàn)場。
一位滿頭銀發(fā),目光炯炯,嘴銜口哨的教師,頗為引人注目。只見年過花甲的他,大幅擺動著雙臂,用力蹬著彩面磚,鼓著腮幫,在聲聲激越的哨音中,領(lǐng)著一隊“娃娃兵”,昂然邁進(jìn)比賽場地。
渾身是勁兒,儼然“總教頭”的他,便是全校師生熟知的何順清老師,一位視工作為樂趣,視孩子為親人的普通教師。一身古銅膚色的他,在農(nóng)村教育這片土地上,已經(jīng)默默地耕耘了三十余春秋。
何順清老師,視工作為樂趣,突出的是一個“早”字。
清晨,操場上,常常望見,一群揮動著掃帚,提著畚箕的稚氣孩子中間,夾著何老師弓腰清掃的身影;辦公室旁,常常瞅見,滿臉開心的孩子們圍在何老師身旁上竄下跳;教室外,常常聽見,孩子們童稚的朗讀聲中,混著何老師略顯沙啞的領(lǐng)讀聲。
瞧,就連正午,也能看見早早來到教室的何老師,與孩子們一道齊齊趴在課桌上午休。
何老師說,他早早地來到校園,就是為了能夠早早地來到孩子中間,與他們共同勞動、共同游戲、共同學(xué)習(xí)。他說他在孩子們中間,他感到快樂。他看到孩子們在他身邊一天天的成長變化,他覺得開心。 一個“早”字,凝聚了他對孩子深切的愛。整天樂呵呵的他,可沒少在孩子們身上傾注關(guān)愛。
何老師不會忘記班上的那朵“小野菊”,一位與七十多歲老爺爺老奶奶相守的留守兒童。一天,放晚學(xué),何老師照例來到教室查看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“小野菊”,緊皺眉頭,捂著肚子,哼哼唧唧。看來,肚子疼得厲害。何老師趕緊背起她趕往醫(yī)院。掛號、尋醫(yī)、取藥……忙完一陣,何老師抹了抹頭上的汗水,嘀咕著:該給孩子的爺爺打電話了。這下,可急壞了電話那頭的老爺爺老奶奶,因為通往山村的農(nóng)班車已經(jīng)停歇了,年邁的他們可怎么走過這十幾公里的山路。“別急、別急,醫(yī)生說沒事。我陪著她。過后,我領(lǐng)著她到我家待一晚。放心!”夜里,九點多鐘了,點滴終于打完。何老師又背起了“小野菊”。“小野菊”靜靜地貼在這位“臨時爺爺”的背上,面容是那樣的安詳。
何老師事后說,這不算什么,眼瞅著孩子這樣,能不幫嗎?
是啊,何老師給予孩子們的愛,沒有煽情式的告白,沒有自我標(biāo)榜的舉動,有的只是一個不經(jīng)意的動作,有的只是一段溫軟的話語,有的只是一次次快樂的相伴。何老師給予孩子們的愛,如盛夏透過密林的一絲清風(fēng),如冬日穿過云層的一縷陽光。平凡卻又那樣的真切。(柏 勇 呂成龍 報道)
|